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友风采 >> 校友文苑 >> 正文

【心中的好老师】春风化雨,桃李成林——忆姚本先老师

时间:2018-10-26 编辑:社会合作处管理员

    我是安徽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2004届本科毕业生,也是安徽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2009届硕士毕业生。读本科期间我是班长,姚老师我们心理学系主任,也是我的《社会心理学》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授课教师,后来也是我攻读硕士研究生的导师,留校工作后与姚老师共事也有15个年头了。因此,我与姚老师接触时间很长,受姚老师影响很深。在这里,利用这个机会把我从姚老师身上学习的心得和体会写下来,以此表达对姚老师的感恩之心,也是对自己作为老师的鞭策。

平易近人,言传身教

我进入安徽师大学习和工作已近20年了,依然清晰记得2000年9月的某次课间,姚老师问:“谁是班长?”,我忐忑不安的站起来。姚老师拍拍我的肩膀,幽默地说:“我是你们的头儿!”,不经意的一句玩笑,一下子让我紧张的心释然了。依然记得他布置的《社会心理学》课程作业,我在同学中做了一份调查,完成了调查分析报告——《大学生性别角色观的调查分析》。没想到,姚老师给了我很高的评价,并鼓励继续做下去。后来在他的指导下不断修改、完善,形成规范的专业学术论文,并被发表在心理学中文顶级期刊《心理学报》上,这也成为我走上心理学研究的学术道路上的起点。

还记得我们几个即将毕业的同学打算编写一本大学生活经验的书时,姚老师知道了,非常赞赏并鼓励我们“这个立意不错,好好干,我帮你们出版!”,让我们倍受鼓舞。2004年,我们一行到北京参加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坐火车回来时,我感到身体不舒服,姚老师特意安排我睡在他对面的下铺亲自照看……这些细节深深地印在我脑海中,让我由衷地体会到姚老师平易近人、幽默风趣的伟大人格魅力!姚老师与学生平易近人的交往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可以跨越师生间由于年龄等自然因素的阻隔,可以达到师生间心灵深处永恒的沟通,而在这个过程中不经意地深深影响着我们。

辛勤耕耘,无怨无悔

勤奋是同事或学生对姚老师评价最多词,在他的日历中从来没有双休日,在他的工作日程表中从来不存在8小工作制,当我们晚饭后惬意地漫步在校园的林荫小道时,姚老师办公室的灯光总是亮着的,寒来暑往、年复一年,所以,每当我们在工作或学习上撑不下去的时候,总会情不自禁的想起姚老师窗口亮着的那盏灯,于是汗颜,继而发奋。

高度的责任心,敏锐的洞察力,善于思索的习惯和超出常人的努力与勤奋使他在教学和科学研究上成为引领“教学潮流的人”。早在1995年,姚老师就在《教育研究》发表论文率先提出“问题意识”概念,强调广大教师要在教学中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人们常说只为耕耘,不问收获,孜孜以求,终有所成。而姚老师正是以他的勤奋诠释了这句话的真谛,近年来,他出版专著和教材就有10余部,特别是主编的国家精品课程教材《心理学(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从2001年出版以来先后修订了4版,并先后获安徽省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安徽省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最新一版已经重印21次,发行60万余册,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

教书育人,春风化雨

教师对学生的爱,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上,就像父母教育子女一样,不能溺爱学生。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多方面的,他认为只有高素质的学生才能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才可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教师对学生爱心的体现。学生写的每一篇论文,他都亲自批阅,从论文的格式到论文的内容都提出了修改意见,多年来,不论是不是他指导的研究生,只要让姚老师指导、修改的论文几乎都能最终发表。

每当看见他办公室深夜还灯火通明时,每当看见他不辞辛劳地为学生一遍又一编修改论文时,每当看见他用几句幽默的话语化解学生做错事时的局促与不安时,每当看见他娴熟地运用高超的领导艺术激励学生时,每当看见他取得一次又一次的成功时……我们便对他肃然起敬,于是暗暗立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努力成为像他一样的人!不论我们是否认识到或者是否愿意承认,作为他的学生、同事,我们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他做人、做事、作学问的态度与风格的感染和熏陶,在我们学习、工作和研究的每一个细节上都将深深地印上“姚氏”风格、“姚氏”气派!

(本文作者系我校心理学专业负责人,心理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王道阳)

姚本先老师授课剪影